2010年或將是螺桿空壓機市場繁榮的又一個年頭,全國各地的一百余家螺桿空壓機企業產銷兩旺。從得到的信息看,每一家螺桿空壓機企業均在分享經濟危機過后,國內市場復蘇帶來的市場預期。國內螺桿空壓機企業產銷兩旺的現象表明,國產螺桿空壓機已經是空壓機和空氣動力行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了。
螺桿空壓機的國產化和國產化程度、國產化水平可以從如下幾個具體方面得到體現。
(1)市場份額中國市場銷售的螺桿空壓機整機的絕大部分是國內企業(包括外資、合資或民營)生產的。
(2)機組系統水平機組系統設計水平和控制技術與國外水平一致,且國內設計生產的螺桿空壓機產品更多地考慮了中國環境因素,更適應我國的氣候條件。
(3)螺桿空壓機主機螺桿空壓機主機是核心部件,已經實現了國產化,并且形成了規模生產。主機的設計水平、加工工藝水平日趨成熟,如HANBELL(漢鐘)的主機已經經歷了近5年的市場考驗。
(4)螺桿空壓機專用閥和配套件螺桿空壓機專用閥和配套件已經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包括進氣控制閥、溫度控制閥、最小壓力閥、空氣濾清器、油分離濾芯、管路附件、專用控制器、冷卻器、專用電動機和螺桿機潤滑油等。
(5)人才優勢各企業經過近10年的人才培訓,已經擁有螺桿空壓機專業技術人才。
(6)產品標準和試驗標準國家和行業已經有螺桿機產品標準。試驗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GB/T3853與ISO1217等同),能效標準GB19153-2009,對壓縮機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對螺桿空壓機行業的競爭方向有指導意義。市場銷售的螺桿機產品的性能符合或優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7)產品服務螺桿空壓機產品服務水平已經得到提升。
(8)用戶認可國內用戶從心理上已經將國產螺桿空壓機與進口螺桿空壓機同等看待。
(9)競爭態勢發生了變化在2004年前,螺桿空壓機市場的主要份額由英格索蘭、阿特拉斯、壽力、復盛等企業占有。到2007年國內螺桿機廠生產的螺桿空壓機的臺數總量已經超過了這幾家企業。2008年和2009年的經濟危機期間,在某種意義上,國內螺桿空壓機企業的競爭能力處于了強勢,競爭態勢由國內螺桿空壓機企業與國際品牌的競爭慢慢轉變為國內螺桿空壓機生產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
螺桿空壓機在短短10年間基本上實現了國產化,最終受益的是分布在全國各行各業的螺桿空壓機用戶,最直接體現的就是產品價格。以22kW螺桿空壓機為例,在1998年售到用戶手上的價格高于10萬元,到2010年售到用戶手上的價格低于3萬元。
此外,螺桿空壓機的快速國產化使空氣壓縮機行業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螺桿空壓機普及前大量使用的一般動力用活塞式空壓機,由于其可靠性差等原因,現在基本上被螺桿空壓機代替了,而生產一般動力用活塞式空壓機的大部分企業或停產或轉產了。
國產化后螺桿空壓機企業的機遇和挑戰
由于螺桿空壓機技術先進,能極大程度地替代一般動力用活塞式空壓機,國內市場份額又極大,到2005年底國內已經有一百余家螺桿空壓機生產(組裝)企業;一些有一定規模的螺桿空壓機企業的銷售團隊、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又從企業中脫離出來,組建新的螺桿空壓機公司;有銷售實力的各地經銷商又組成OEM的生產銷售實體,加入競爭行業,如此等等,可以用“欣欣向榮”來描述螺桿空壓機行業。即使在經濟危機的2008年和2009年,螺桿空壓機企業的獲利能力并未明顯減弱,危機期間真正退出螺桿空壓機行業的企業少之又少,因此現階段的螺桿空壓機企業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要抓住這個機遇,要在競爭中發展壯大,要在未來若干年中一主沉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因此螺桿空壓機企業又面臨著諸多挑戰。
1.小型、中型規模企業的機遇和挑戰
將年產量小于1000臺的螺桿機企業稱作小型規模企業,年產量在1000~4000臺之間的螺桿機企業稱作中型規模企業?,F階段的大部分螺桿空壓機企業是小規模的。企業規模小,資金實力弱,技術實力也弱,產品規格或系列不完全,產品的市場份額少,其產品僅進入全國市場的部分地區或省市,在廣告宣傳中也處于弱勢;小型企業還經常受到大型和中型企業的價格擠壓,顯然在競爭中處于弱勢。然而我國幅員遼闊,特定的營銷策略和特定的用戶群體使螺桿空壓機小型企業有相當大的生存空間。小型規模螺桿空壓機企業走自己的發展創新之路,從產品上、技術上、營銷策略上進行創新,部分企業會做大做強,會后來居上。當部分小型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另一部分企業就會淘汰出局。因此小型企業的機遇和挑戰的雙重性顯得尤為突出。
要指出,部分小型螺桿空壓機企業是借助于現階段螺桿空壓機的良好發展條件,來“掘金”的,而非致力于螺桿空壓機的發展,他們的投機意圖很強。
中型規模螺桿空壓機企業具有更好的機遇,受到的挑戰壓力小一些。
2.大型規模企業的機遇和挑戰
將年產量大于5000臺、銷售額大于2億元的螺桿空壓機企業稱作大型規模企業。當前處于此規模的國內螺桿空壓機企業很少,浙江紅五環集團是其中一家。其競爭優勢如下:
1)研發能力強,產品系列完整。大眾化產品與特異化產品結合,滿足用戶要求的能力強。
2)市場營銷策略靈活,市場策劃有前瞻性。
3)大規模生產時的大批量采購,物料價格低;大規模生產時的平均管理費用低,由此構成產品較低的成本,具有成本優勢。
4)服務響應快。
5)資本積累快,抗市場風險能力強。
與國內中小型規模螺桿空壓機企業比較,國內大規模型螺桿空壓機企業在目前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但是仍然沒有實力在螺桿空壓機發展的取向中起主導作用,與國際螺桿空壓機巨頭比,有太大的差距。各企業仍注重如下四個方面尋求發展:a.產品研發的持續性,努力保持產品技術的先進性。b.市場營銷戰略與中國市場貼近,營銷方式不斷進行創新。c.產品成本控制,對于中國市場經常發生的價格戰保有優勢。d.產品節能性能的保證,實現螺桿空壓機產品的社會效益。
在國際市場中國化、中國市場國際化的今天,國內螺桿空壓機企業的真正競爭對手是跨國公司。歐美生產銷售螺桿空壓機的企業就那么幾家,進入國內市場、主宰中國螺桿空壓機市場近20年的外資企業也是那么幾家。這些螺桿空壓機企業資金實力強,技術能力強,一直是螺桿空壓機產品和技術方向的引領者。
如果國內螺桿空壓機企業局限于數量眾多,規模小的態勢,那么我們很難有資金、有實力進行市場更大范圍的拓展;很難有資金、有實力進行企業間的并購組合而實現利潤的合理化和生存空間的優勢化;我們很難有物力、人力完成從技術學習、模仿到技術瓶頸的真正意義上的突破;我們很難實現從仿制產品意義上的國產化到完成基礎試驗研究、工藝流程研究、工藝生產設備研究,從而實現真正引領世界螺桿空壓機制造水平的轉變。可以說,國內大型規模螺桿空壓機企業(包括紅五環集團)任重道遠。現階段國內大型規模螺桿空壓機企業數量很少,抓住這個十分難得的發展機遇,使企業成為超大型規模企業,這就是大型規模螺桿空壓機企業面臨的最好的機遇和最大的挑戰!
3.螺桿空壓機上游企業的機遇和挑戰
向螺桿機廠提供配件的各企業統稱為螺桿機廠的上游企業。對于V帶、帶輪、空氣濾清器、接觸器等工業企業通用零件生產商而言,螺桿空壓機企業對他們的影響很小。但螺桿空壓機專用部件,如進氣控制閥、最小壓力閥、溫度控制法、油分離濾芯和螺桿空壓機專用控制器等受螺桿空壓機生產企業的影響則十分巨大。以進氣控制閥、最小壓力閥、溫度控制閥為例,目前螺桿空壓機企業仍以向上游企業采購為主。受成本壓力影響,螺桿空壓機企業也有自主生產的意愿。就目前螺桿空壓機專用配件的發展水平看,是采購或是自主生產取決于一個平衡,即:采購成本小于等于自制成本。當自制成本小于采購成本到一定程度時,特別是螺桿空壓機大型規模企業會考慮自主生產螺桿空壓機專用件。
在當前螺桿空壓機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的條件下,螺桿空壓機上游企業機會好,應抓住機會發展,努力提高品質,降低成本,必要時與大廠形成戰略合作,否則隨著螺桿空壓機企業規?;l展,其生存空間將變小。深圳普樂特公司是螺桿空壓機上游企業中最成功的一個企業之一,其生產螺桿空壓機專用控制器,產品質量好,價格低,近年來一直是螺桿空壓機控制器的主導產品,其成功經驗是值得上游企業借鑒的。
4.螺桿空壓機主機專業生產廠的機遇和挑戰
對螺桿空壓機主機專業生產廠而言,他們仍是螺桿空壓機企業的上游企業。螺桿空壓機主機生產投入大,收益也大,競爭壓力也大。除專業主機廠之間的相互競爭外,還受到來自螺桿空壓機企業自主生產主機的競爭。
能自主生產螺桿空壓機主機的企業,可以將主機、整機綜合考慮,贏利能力具有綜合性。特別是不外銷主機的企業,其螺桿空壓機的整機的銷售數量必須達到一定程度,否則將處于不利的競爭境況。正是這個因素的影響,這類企業通常是以較低價格去影響螺桿空壓機市場,去削弱螺桿空壓機中小型企業的贏利能力,甚至于影響中小型螺桿空壓機企業的發展壯大。但中國的特定市場條件讓中小型螺桿空壓機企業生氣勃勃,中小型企業反過來會影響到自主生產螺桿空壓機主機的企業的生存。
螺桿空壓機專業主機廠的贏利能力具有單一性。現階段為數眾多的螺桿空壓機廠給專業主機廠提供了發展的黃金時間。如果專業主機廠再與部分螺桿空壓機大型規模企業形成戰略合作,仔細分析并控制“采購與自主生產的平衡,即:采購成本小于等于自制成本”,那么為專業主機廠“打工”的企業、人數將長期持續。事實上從專業化角度看,專業主機廠的大規模專業化生產的成本應是低于螺桿空壓機市場平均價格的,專業主機廠的市場競爭優勢應盡早盡快釋放出來,即:質量好,價格低,主機系列化和個性化的產品規格。
結語
螺桿空壓機基本上實現了國產化,市場機遇和挑戰并存。螺桿空壓機市場的競爭結果是將優質、價廉的螺桿空壓機產品提供給最終用戶,最終用戶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每一個螺桿空壓機企業(包括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都應抓住這個機遇,迎接挑戰,不斷地進行技術、管理和營銷方式的創新,做大做強企業,以企業的實力去增強螺桿空壓機行業的實力,以螺桿空壓機行業的實力去增強國家的裝備制造實力。國強才是螺桿空壓機企業同仁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