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記者從自治區農業廳了解到,2017年,新疆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84.4%。全區加快“機器換人”,為“一產上水平”提供了有力的裝備和技術支撐。
農業機械化穩步發展
5月初,在新疆農業機械博覽會上,國內外300多家企業帶來的近萬臺各類農業機械中,新疆本土農業機械產品頗受關注。
新疆科神農業裝備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其自主研發的一款殘膜回收與秸稈還田聯合作業機。該公司銷售經理王登強介紹,這臺機器回收地膜率可以達到85.7%,非常適合新疆本土市場,投放市場后備受歡迎。
記者從新疆機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目前已形成自走式玉米收獲機、青(黃)貯飼料收獲機、秸稈飼料收獲打捆裝備、大型耕整地機械、特色農產品加工機械、林果機械及經濟作物收獲機械等七大系列近40個品種。“公司將充分依托‘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機遇,借助軍工科研及制造優勢,圍繞農牧機械主業,把企業打造成以面向中亞出口為主的,具有國際水平的高端大型農牧機械的生產基地。”該公司副總經理靳范說。
記者從自治區農機局了解到,去年,新疆實施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行動,以小麥、玉米、棉花三大糧棉作物和葵花、打瓜、番茄、甜菜、辣椒等五種特色農作物為重點。
數據顯示,去年,新疆小麥、玉米綜合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98.2%、88.5%。全區推廣農機深松作業面積760萬畝,機械化深施肥約3900萬畝,機械化殘膜回收作業面積約2000萬畝,機械植保作業面積約4900萬畝……機械化作業已經運用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
新科技助力精準高效
今年春耕期間,沙灣縣安集海鎮和平新村的辣椒種植戶,首次用上了“新科技”——播種機在地里筆直行走,但是駕駛室內卻沒有駕駛員。原來,村里今年新購置了4臺衛星定位無人駕駛播種機,不僅高效精準,還省時省力,一天能播種100畝—120畝地,比人工駕駛便捷多了。
在庫車縣二八臺鎮的雅克拉村,帶導航儀的機采棉模式播種機,高標準完成了500畝機采棉模式下的播種工作,在十里八鄉帶了個好頭。
其實,只需在春耕時節到天山南北走一走就能發現,現代科技裝備的農業機械早已不是新鮮事物,不論是地上跑的無人駕駛播種機,還是天上飛的無人機,都是全區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的有力見證。數據顯示,2017年,全區推廣衛星定位導航作業面積達500萬畝,農用遙控飛機植保面積達500萬畝。
經營農業機械的奇臺縣興農源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呂生軍說:“衛星定位導航下,1000米的長度上左右偏差不超過2厘米,并且在后續田間管理打藥、中耕和機械化收獲環節中,農機導航系統可以準確地讀取播種時的數據,精準地導航農業機械開展打藥、收獲等作業。”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昌吉州的衛星導航精準作業系統總量達到460套,作業面積達208萬畝。
合作社帶動加速推廣
隨著新疆現代農業方式的轉變,不少地方借助土地流轉,紛紛成立農機合作社,有力地推動了全區農業機械化的推廣發展。
在瑪納斯縣北五岔鎮三岔口村,綠源農機專業合作社就為社員們帶來了莫大的方便。這家成立于2014年的農機合作社,已經從最初的4戶成員發展到了如今的50多戶。合作社除了5臺大型采棉機,還有各類農機具等,作業范圍覆蓋了從耕地、整地到播種、打藥等各個環節。今年,合作社一次購買了10臺北斗導航終端系統。合作社理事長呂大海感慨地說:“現在種地就是要運用現代化機械,這樣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在沙雅縣古勒巴格鎮,馬占明兄弟倆自從聯合村里的種植大戶成立了大欣農機專業合作社后,種地變得省時省力。大馬力拖拉機每天可以犁耙500畝地,兩臺拖拉機同時作業,犁耙上萬畝土地只需10天,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大欣農機專業合作社又添了新成員,除了大馬力拖拉機,還新購置了自走式青黃秸稈收獲機。去年合作社還成了自治區農機合作社示范社?!拔覀兂嗽黾油侠瓩C,將來還要購買挖掘機和鏟車,參與平整土地?!瘪R占明說。
記者從自治區農牧業機械管理局了解到,截至2017年底,全區注冊登記的農機合作社達740個以上、成員數量達1.5萬人。全區農機合作社數量不斷增長,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能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