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就業人口下降、內地產業興起、第三產業發展,使招工越來越難;而且90后的就業觀發生很大改變,工作不是唯一,自由才是首選,一般電子行業平均月流失率約16%,夜班、站立作業的崗位流失率更高,加上90后員工難管理,生產效率下降。因此,中國企業應推進自動化技改,并開發出三軸伺服機械手等產品。
“機器人價格必須大幅下降,否則無法推廣?!笔呛芏嗥髽I要面臨的問題。但是,隨著工業機械手均價每年下降4%,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從2004年至2013年,人員年均工資漲幅15%,這使機械手自動化投資回報期(投入成本/年收益)呈下降趨勢,2010年要6年,預計2015年縮短到2.4年左右。
據《經濟學人》雜志的報道,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械手36500臺,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年購買工業機械手數量最多的國家,“工廠的業主們現在更傾向于使用便于管理的機器人”。
據相關人士表示,今年前三季,國內注塑機機械手的銷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4年1~9月,國內工業機械手銷量3.36萬臺,同比增長32.5%,預計今年將達到4.5萬臺。即使如此,國內注塑機機械手市場的空間仍然巨大。據預測,中國2015年智能制造裝備業產值10000億元,未來五年增長三倍,2020年將達30000億元。
“為什么中國制造業超過99.42%的工作不能被智能機械手替代?何時、何處被替代?”這是所有國內企業都在考慮的問題。
中小企業是難題也是金礦,目前低端行業的高端應用,是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拓展的“瓶頸”。比如,衛浴五金行業的打磨拋光是非常難的問題;與此同時,這個行業原來的生產方式非常落后,市場空間非常大,但對價格極其敏感,這個矛盾如何解決呢?
采用機器人技術,實現少人化、無人化需求日益強烈;但“短、平、快”的低成本運行模式,令長期投入的意愿比較弱。目前,已出現了一批成功轉型升級的企業。
不過,“中小型企業有強烈的需求,但是面臨很多困難”。從傳統的生產模式向現代化生產模式轉化,會出現自動化、機械手與人工作業的“混合生產線”,這增加了機械手自動化方案的復雜性,并相對增加了投資成本。企業通常要求自動化設備替代的工人成本能夠在2~3年內收回,實際自動化生產線和設備的壽命一般在5~8年,或者更長。管理者需要建立新的理念,以適應形勢的發展。
中小企業不僅是難題,也是金礦。國產工業機械手的突破口是經濟型機器人。汽車行業中精度要求非常高的機器人,國內企業短期內不可能與國外企業競爭?!皣鴥绕髽I應側重開發應用汽車產業以外一般制造業(五金加工、和、陶瓷、食品和醫藥等)的經濟型機械手,如沖床、注塑機等專用上下料機械手、電子產品裝配(打螺釘、點膠)機器人、打磨拋光機器人、碼垛機器人等。”左力說,“將臟、累、危險、重復單調的工作讓機器人干!”
不要走汽車業的老路,中國市場的需求突然爆發,曲道奎感慨:“這是餡餅還是陷阱?因為市場發展太快,把國外的巨頭全都吸引過來了,留給本土企業慢慢成長的時間變短了。”他認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但本土汽車業卻沒有真正崛起,機器人行業要避免重蹈汽車業的覆轍。
據國際機械手聯合會統計,2013年外資企業在中國銷售總量超過27000臺,較上年增長20%;據中國機械手產業聯盟統計,2013年國內企業在中國銷售量超過9500臺,較2012年增長65.5%。
不容忽視的是,中國注塑機機械手企業主要占據低端市場,附加值較低。千萬要避免高端產業的低端化,在機器人這個高端行業里只是做加工,意義不大,“各地政府、企業應該做好戰略規劃”。
目前,在資本市場的熱捧和各地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動下,國內機器人行業不斷升溫,全國已有30多個機器人產業園,A股市場已有40多家機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一些企業什么都想做,從機器人本體、零部件到系統集成方案。張小飛建議,面對跨國巨頭的競爭,國內企業“先在一個細分領域切下去”。
中國機械手零部件企業,產品還不夠成熟,市場接受度低;機器人本體企業,出貨量小,未實現盈利,靠主業哺養;系統集成商,大部分實現盈利,但企業規模偏??;終端用戶,偏向外資品牌,要求多樣性,價格敏感。
汽車之外的一般工業對機器人需求增長較快,預計2014年食品、醫藥行業增長45%;電子、電器行業增長33%;金屬加工行業增長31%。所以要“找準市場定位”。
同時,通過跨界合作、與外資合作,提升技術水平。中國從低端制造追趕高端制造勢在必行,中國機械手市場已成為全球競奪焦點,ABB、庫卡等國際“四大家族”并沒有在中國站穩腳跟,服務保障上還沒跟上,這給本土企業很大的空間,“國產化零部件是國產機器人發展的基礎,整合是國產機械手快速發展的最佳途徑,占領市場是最佳競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