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2015年的廢塑料進口量和2014年相比,可能會有10-16%的下降。
這一預測來自于中國再生塑料網、邦略資訊執行董事周開慶。
他在近日發布的統計報告中指出,2015年廢塑料進口量將下行的原因很簡單:無利可圖。
他說:“廢塑料進口,有海運、關稅、增值稅等剛性成本,對應于原油價格的下跌,進口再生資源的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需要獲得下一個供求與價格的平衡點。”
他進一步分析說:“如果原料價格足夠便宜,再生塑料產業盡管有環境效益和社會價值,但它的市場價值、商業價值在哪里?沒有商業價值,企業無法運行,只有兩個途徑來改變目前困境,一是提高產品價值,而是社會支付環境成本,包括社會群體、政府管理等。”
我國廢塑料的實際進口量從2012年的歷史最高點888萬噸,跌至2013年的788萬噸,2014年小幅回升到826萬噸,仍然是歷史第三大高點。
周開慶還根據2008年到2014年的進口價格數據的統計分析,預測今年進口價格的演變。
他表示,歷史會有重復,2008年8月進口價格從4767元下跌到2009年1月份的2370元。經過6個月的連續下跌期,然后連續上漲,相對小波動地運行了5年。到了2014年,5月開始明顯下跌,12月開始幅度較大的下跌。他認為,根據歷史數據,應該在2015年中跌倒谷底,然后開始上行。
“歷史都會重復,但未來也沒有定式,這是我個人想法。”
周開慶上周在2015首屆中國聚丙烯再生產業峰會上的報告帶來了很多頗有意思的數據和現象。
比如,我國原來PE、PP、PET、PVC均衡進口,但多年來格局發生很大變化,目前主要進口PE(一半)、PET(30%左右)、PP和少量的其他類別。PVC基本淡出舞臺。這是市場環境和商業價值選擇的結果,周開慶認為。
另外,2008-2014這七年里,申請廢塑料進口加工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少,減為高峰時期的75%。同時,這些企業的平均加工量從8200噸提高到了目前的15800噸,幾乎提高了一倍。企業數量的減少和加工量的提升,說明了行業集中度的提高。
在地區分布上,廣東地區占全國廢塑料進口總量的34%;上海寧波其次,占28%;天津青島作為華北入口,占22%;福州廈門占13%;其他所有地區一共僅占3%。
如果僅看PET進口,基本集中在上海寧波(65%),廣東地區占18%,福州廈門占10%,天津青島占7%。
周開慶最后表示,再生塑料產業利潤率低,最主要的原因并未供求,而是同業競爭、相互擠壓。他呼吁加強產業鏈合作,實現共贏。
展望未來,他提出了行業將會發生的五大變革:再生意識的全民化、回收渠道的電子化、物流管理的網絡化、產品價值的透明化、以及產品供求的金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