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系列疲軟的短期經濟數據,有媒體稱中國的制造業的倒閉潮已經開始,熬不過今年的言論。對此,業內專家表示,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我國制造業都不會出現倒閉潮。
歲末年初,一系列短期經濟數據的疲軟讓對中國經濟擔憂的聲音再度響起。日前,有輿論指出中國制造業的倒閉潮早已開始,并擔心中國制造業可能熬不過2015年。對此,專家指出,市場經濟下企業優勝劣汰是經濟機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未來,中國制造不僅不會出現倒閉潮,還將以全新面貌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支柱之一。
內外交困倒逼轉型升級
近日,有媒體將微軟諾基亞關停東莞的工廠、一些日本企業轉移在華生產線等現象與近期走低的經濟數據相聯系,進而悲觀地預測“更密集更大規模的制造業倒閉潮很可能會在2015年1月至2月中旬爆發”。
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28個月來首次跌破榮枯線,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10.8%等疲軟的短期數據,的確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制造業困境,但同時,人們不應忽視更為精細的經濟數據所蘊藏的重要信號。
海關統計表明,2014年中國鐵路設備出口金額同比增長22.6%,鐵路技術出口覆蓋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工信部的最新數據則明確地印證了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去年全年,我國累計淘汰落后水泥產能8100萬噸;重點大中型企業噸鋼二氧化硫排放下降16%,煙粉塵排放下降9.1%。與此同時,國產核電用鋼在世界首座第三代核電項目CAP1400實現應用,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則同比增長了12.2%。
“企業優勝劣汰恰恰是經濟機體進行正常新陳代謝的表現。如今中國制造業尚處于轉型陣痛期,確實比較糾結,但‘倒閉潮爆發’、‘熬不過2015年’這樣的觀點就未免危言聳聽了。”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提質增效是必然出路
對于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前景,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政府之手讓位于市場之手,促進相關產業提質增效,讓“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智造”無疑是一條光明的出路。
在董登新看來,當前中國的制造業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二是許多企業還處在產業鏈低端。而消化過剩產能,實現提質增效則應從國企和民間兩個層面尋求突破。“一方面,擁有過剩產能的企業多為大型國企,這個部分可以通過主動淘汰落后產能、資產并購重組來實現提質增效;另一方面,政府一系列簡政放權、定向扶持的舉措讓廣大中小民企得到實惠,他們釋放的創造活力將為中國的制造業注入新鮮血液。”董登新說。
中國制造業提質增效也將會是一個漸進但明確的過程。“需要指出的是,從研發投入到研發成果,再到產能轉化,這里面存在一個滯后期,而市場配置資源也需要一個時間。因此,不必糾結于短期數據的下滑,這也是新常態的一個特征。”董登新稱。
專家預計,中國制造業的不景氣還會維持一段時間,但有望在一至兩年內結束探底,展開新一輪更高質量的增長,成為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