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起,《吉林省禁止生產銷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塑料餐具規定》將正式全面實施。屆時,吉林省范圍內將禁止生產銷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塑料餐具。全面“禁塑”即將來臨之際,記者走入長春市多家超市、農貿市場,聽到了商販和老百姓的心聲。
商販:
支持“禁塑” 只是擔心成本會增加
曹大哥的烤地瓜攤子設在會展大街邊,守著商場門口,生意每天都挺紅火。一位小伙子來到攤位前,曹大哥從爐子里抓出三個熱乎乎的烤地瓜,順手扯下一個白色塑料袋,烤地瓜放進去的瞬間,把袋子燙了個小窟窿。“這樣的袋子,一天至少得用100多個。”曹大哥所說的袋子是小號的,很薄,塑料味兒挺重,袋子上什么標識也沒有。據他所說,這些袋子是從附近的批發市場購進的,100個袋子為一捆,每捆1.5元錢。
曹大哥還不知道啥是“禁塑”,但是當記者解釋以后,曹大哥立刻提高音調說道,“環保是好事兒啊,咱得支持啊。”不過,曹大哥又略帶遲疑地問記者,“你說的那種能降解的塑料袋得多少錢啊,價格不會太高吧?”
在東環城路一家農貿市場一家蔬菜攤位前,談到“禁塑”,攤主趙大姐首先提到了2008年開始施行的“限塑”。記者查閱資料看到,當年的通知明確規定,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而且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可是對于我們農貿市場來說不適用啊。”趙大姐說,“限塑令”施行時,攤主們也曾試著使用商場用的那種收費購物袋。“但是我們跟商場情況不同,顧客買10種青菜,我得用10個袋子裝,難道我要在結賬的時候跟顧客說,你還得付我2元錢的袋子錢?估計顧客扔下菜就得走。”因此,為了招攬顧客,“限塑令”實行之初,趙大姐和攤主們都是自己承擔塑料袋的費用。
趙大姐拿出一個小號塑料袋,上面寫著“環保購物袋”字樣,塑料制品回收標識為第2號,HDPE(高密度聚乙烯),屬于傳統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她說,類似這樣的小號塑料袋,每捆4.5元,100個,每天至少用兩捆;中號塑料袋,每捆4元,80個,每天使用量不到兩捆;大號塑料袋,每捆10元,50個,每天也至少兩捆。“每天塑料袋的成本大概在20到30元左右。”趙大姐說,使用超市那種塑料購物袋,每天成本要達到70到80元。漸漸地,攤主們又開始重新使用相對單薄、價格便宜的塑料袋。
趙大姐說,攤主們都知道要開始“禁塑”了。“成本還得由我們自己承擔,不可能讓顧客掏錢買袋。”趙大姐說,攤主們雖支持環保,不過“希望價格不要太高”。
市民:
“禁塑”需要習慣養成
在東盛大街上一家大型超市內,記者發現,在蔬菜水果專區,仍然備有連卷袋,標識為第2號,HDPE(高密度聚乙烯)。清潔劑、洗發精、沐浴乳、食用油、農藥等等的容器也多以其制造。超市的購物袋也是傳統的購物塑料袋,小袋每個0.2元,大袋每個0.3元。在一些小型水果連鎖超市,印有店名的塑料袋也需要收費,每個0.1元。
記者連續來到多家超市和農貿市場,傳統塑料袋仍大量存在,幾乎沒有見到可降解塑料袋的身影。不過,一些商場內已經放置了全面禁塑的宣傳板。出租車上的LED屏也滾動顯示著禁塑的消息。“禁塑”的腳步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
“禁塑?聽說了,好事兒啊。”市民唐女士說,“限塑令”施行至今,大家已經養成習慣,不再覺得花錢買塑料袋有什么問題。她覺得,“禁塑令”的施行,也需要一個習慣培養的過程。
也有市民尚不知道“禁塑”一事,有人甚至將其與“限塑”混為一談。不過,相比商家對成本問題的擔憂,多數市民對“禁塑”表示支持與贊同。“只是不知道具體實行起來會怎么樣,結果不會又像限塑一樣吧?”
調查:
替代產品無害可降解
價格會逐步降低
此前,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研究員陳學思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白色垃圾”,埋在地下需要三百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全降解,對環境污染嚴重。但“限塑令”出現后,由于沒有替代產品跟進以及人們消費習慣的原因,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近年來又出現了反彈。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們應用的大部分塑料產品,都屬于“一次性不可降解”,源于石油基化工原料,不僅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大,長期使用也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不利。而吉林省即將推廣使用的新型塑料制品,原材料是以玉米淀粉糖或秸稈糖為主的生物基原料,老百姓使用安全,而且可以自然降解,埋在地下六個月后,就會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無害物質,不會造成污染。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長春經開區已經形成年產1.3萬噸生物可降解塑料袋及1500萬噸生物可降解餐具的生產能力。短期內,還將形成年產3萬噸以上生物可降解制品的產能,完全可以滿足2015年1月1日“禁塑令”實施的需求。
同時,可降解塑料制品在價格上,初期可能會略高于傳統塑料購物袋和餐盒市場價格,但隨著生產和供應量的增大,以及商家的競爭,價格會逐步降低,不會給消費者增加負擔。